“以前对威海的印象主要是旅游宜居城市,没想到有这么多有实力的企业和产业园区,不少技术水平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后我们转化科研成果又多了一个新的选择。”前不久举办的2016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业峰会(以下简称英创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为期两天的英创会成果喜人:320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80家企业参会,签约和达成意向的合作项目达到130个,其中人才合作协议58个、产学研合作协议41个。首次举办这样大规模、高层次的人才活动就大获成功,英创会算得上是威海近年来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一个缩影。

“结合本地重点产业,有的放矢、按需引才,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扎扎实实打造‘小而美’的人才集聚地。”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子明道出了背后的秘密。

如今的威海产业集群高度集聚,摸清各类企业的“口味”,才能精准引才。今年以来,威海市组织、人社部门先后2次组织专门力量对当地29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走访摸排,征集高层次人才项目需求1154个,并按照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IT和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及食品、新材料及新能源四大门类整理汇编。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聊城大学生物制药研究院院长韩军刚落座不久,就收到了威高集团、迪沙药业、达因药业三大药企相关负责人的名片。“他们的需求和我研究的方向很契合,对接非常顺畅。”韩军说。经洽谈,他与三家企业计划开展深入合作。

在此基础上,威海市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积极拓展引才渠道,帮助企业精准揽才。“跑步进京,争取支持”,该市积极加强和人社部的联络力度,获取人才信息资源。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与寰球人才交流中心等海外留学人员组织和公司进行合作,建立了8家引才工作站,重点引入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

此举解了山东格美钨钼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位峰的燃眉之急——该公司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朱林签订了合作协议,聘请其担任公司溅射靶材新项目的技术和营销顾问。“朱林博士在跨国公司从事高端电子材料事业将近20年,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开拓海外市场。”位峰说着,与朱林的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

“威海不仅求贤若渴,更惜才如命。”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惠恳切地说。近年来,威海市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帮助“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从5大重点产业园到38个创业孵化基地,从普通的产学研基地到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各类人才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威海留学人员创业园于去年获批人社部、山东省政府共建创业园,升格成为“国字号”,集聚效应、示范带动效应发挥显著。

“要搞好人才后续服务,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人才服务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王子明表示。威海市先后出台多项人才扶持政策,开辟了高层次专家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科研服务、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14项绿卡服务。建立联系走访专家制度,帮助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成立威海市高端人才联谊会,促进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生活交往。还多次组织“创业导师走进留创园”活动,对创业人员给予技术指导。

随着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威海已吸引600多名留学人员,领办或创办企业69家,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海外)18人。

山东善思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杨在回国创业时曾考察过多个城市,最终选择威海。三年过后,他更加点赞威海精细化的服务体系:“我们想到的、没想到的,政府都已经做到了。选择威海,我从来没有后悔过!”